近日,工信部公示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名单。截至目前,我国“小巨人”企业数量已达4762家。作为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,“小巨人”企业在推动中小企业由小到大、由大到强、由强变优中起着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。
何为“专精特新”?根据工信部的《关于促进中小企业“专精特新”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“专精特新”即“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新颖化”。而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则是“专精特新”企业中的佼佼者,即专注于细分市场、创新能力强、市场占有率高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、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。
如今,“专精特新”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品牌优势。
优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
前不久,工信部、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》,进一步明确方向举措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要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,10万家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1万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和1000家“单项冠军”企业。力争到2025年,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,更好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,助力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。
今年以来,我国一批优质企业快速成长、脱颖而出。从全球看,2021年我国有143家企业进入《财富》世界500强榜单,居于全球首位。从国内看,2020年我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提高到100亿元,较2012年的64亿元增长了56%。
“尽管我国优质企业量质齐升,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‘领跑’阶段,但与建设制造强国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相比,仍有很大提升空间,领航企业培育刚刚起步,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需要较大提升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源说。
在世界贸易环境日趋复杂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的背景下,优质企业培育和发展面临新情况新问题。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要加强对企业发展新情况、新问题的跟踪监测,创新政策工具和服务手段,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精准施策。
六部门联合发文支持中小优质企业,并且首次提出构建梯度培育格局,促进各类企业由小变大、由弱变强,带动提升,力争到2025年,梯度培育格局基本形成,有助于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、相互补位、共同做强的新格局。
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,目前已培育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五批596家“单项冠军”企业,带动各地培育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4万多家。
金融力量助力专精特新
近期,从中央到地方正密集部署,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发展,其中针对企业融资需求,金融财政等多元资金保障网正加速形成,同时进一步拓展直接融资渠道,加快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上市培育。
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央财政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,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,分三批(每批不超过三年)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(即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)高质量发展,促进这些企业更好发挥示范作用。
7月3日,在郑州召开的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融资暨资本市场培训会上,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分别与多家银行签订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的战略合作协议,其中,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将对河南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授信300亿元。
截至目前,河南省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1028家,第一、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92家;第三批已推荐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71家;中央财政支持的第一批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27家。另外,河南省计划到2025年,每年拟认定1000家左右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从中择优推荐参评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目前,安徽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日趋完善。加大资金奖补。针对省内认定的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择优每户奖补50万元,对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群体中涌现出来的国家级“单项冠军”“小巨人”,每户奖补100万元。
据了解,广东省工信厅公布的关于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第一批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奖补资金分配计划的公示显示:35家来自广州、佛山、惠州、珠海等地市的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共获得奖补资金7556万元,单笔最高奖补资金为300万元。
陕西提出建立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培育库,对初次认定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给予资金奖励。广西日前表示,后备挂牌企业资源丰富,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7家,自治区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145家,力争年内推动一批广西优质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。而据日前公开报道显示,海南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立“专精特新板”,现场30多家企业集体挂牌,金融机构现场为挂牌企业授信20亿元。
近日,工信部发布《关于第三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名单的公示》,共有2930家企业进入名单。按母公司口径不完全统计,有114家上市公司、20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进入本轮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公示,公众公司总数达319家。
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
创新是“专精特新”的灵魂,鼓励“专精特新”,实质是鼓励创新。
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,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,更是生存问题。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,专精特新中的“小巨人”企业平均研发强度6.4%,平均拥有发明专利近12项。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长期深耕细分市场,创新实力强、市场占有率高、掌握核心技术,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,对补链强链、解决“卡脖子”难题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。
众所周知,芯片是现代工业的“粮食”,光刻机则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。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的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,就是制造光刻机的企业,更是自主创新企业的典型。“我们研发的激光直显光刻设备,可以用激光将芯片设计师设计出的电路图刻在半导体或线路板上,公司研发的光刻设备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,填补了国内空白,制出的芯片可以满足导航、显示器、手机等多领域应用。”合肥芯碁董事长程卓介绍说,“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,必须靠自己研发、自己发展。”
“‘专精特新’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,已成为安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品牌。”安徽省经信厅厅长牛弩韬表示。
今后,像合肥市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的企业,既掌握“独门绝技”,又占据独特市场地位的“专精特新”,将会得到更多政策支持。
“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‘小巨人’企业创新能力强、特色突出,在所在市县稳定增长、促进创新、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”安徽省经信厅中小企业局局长马永说,“从我省‘专精特新’企业总体看,在量子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中,一批‘小而尖’的企业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源头,在汽车、家电、食品等支柱产业中,一批‘小而美’企业已成为完善产业生态链的生力军。”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,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,而进一步加强金融扶持,利用科技金融、中小企业基金、资本市场等多元资金保障体系,都是为了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。
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会员部部长孙士达认为,走“专精特新”的“隐形冠军”之路,将成为中国从一个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决胜着力点和关键所在。
如何加快“专精特新”创新发展,“小巨人”企业最有发言权。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安徽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友君表示,作为一个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要精益求精,要有工匠精神打造国际质量品牌。张友君介绍,从一个不到300平方米的厂房,9年的时间里,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区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、员工数量接近1700人、销售额从最初的1000万元到12亿元,都有赖于企业自成长之初就开始专注于细分市场,走专业化之路,坚持自主创新。
8月21日,经过了一个月的公示后,工信部正式公布了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名单。此前,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,要加快解决“卡脖子”难题,发展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。
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党支部书记、驻会副会长任兴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:“为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关于培育一批‘专精特新’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,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定于2021年11月在北京举办中国‘专精特新’中小企业发展大会暨第16届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,届时,百家产学研组织负责人、千家中小企业将齐聚一堂,共谋‘专精特新’发展之路。”
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、有活力,善于迎难而上、自强不息,中小企业能办大事。不久前,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、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,提出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为中小企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。
目前,随着我国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闪亮登场,以后,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质中小企业呈现,他们迈着自主创新的步伐,走着“专精新特”的路线,成为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,成为扩大就业、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。